大黄倍浓朴,是气药为臣,味少性缓,制小其服,欲微和胃气也。面垢,谓面似有油垢也。
督主诸阳,刺大椎以泄阳气。初受风寒之日,尚在阳明之表,与太阳初受时同,故阳明亦有麻黄、桂枝证。
其尺脉弱涩者,复不可下,亦不可汗也。初因寒邪外束,故无汗;继而胃阳遽发,故反汗多。
此热虽发汗厥后,而阳能胜阴,故厥利自止而不复发。不可作两句看,盖既称寒实,小陷胸是大寒之药,乃下井投石耳。
心烦不呕而渴,故去参、夏加栝蒌根;胸胁满而微结,故去枣加蛎;小便虽不利而心下不悸,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;虽渴而表未解,故不用参而加桂;以干姜易生姜,散胸胁之满结也。利是通利,非泻利之谓,观大便已可知矣。
此皆误用桂枝汤之变证,当随其变证治之可也。前条因吐下后复汗,以致虚烦。